中等收入陷阱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简述中等收入陷阱的含义,及其与生育率下降的关系。
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业转移,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农村和城市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才结束。结束的这个点,就是刘易斯拐点。换而言之,就是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转变的点。
在劳动力过剩的过程中,工资往往只能达到维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而当劳动力开始短缺时,劳动力的工资就会开始不断上涨。当工资开始上涨,存款越来越多时,相应的服务业也会被自然而然的催生出来。
中等收入陷阱
在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过程中,以及到来后的一段时间内,工资会持续上涨。上涨的工资会导致中低端制造业撤离该国。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无法完成产业升级。也就是将主要利润从低端制造业转移到高端制造业,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进入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甚至发生倒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等收入陷阱。
到目前为止,除了靠战争和工业革命发家的发达国家。能够度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中小型国家。
例如,很多人很疑惑,苏联这么强大,解体后的俄罗斯为何连一点轻工业都做不好?不是中国人比俄罗斯人聪明,而是俄罗斯人的薪水让他们不屑于做轻工业。美国的卡脖子和俄罗斯本身的资源陷阱,又让他无法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于是,俄罗斯便被卡在了中等收入陷阱中。
题外话,苏联时期,苏联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参考链接),当时苏联虽然比不上美国,但是生活质量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苏联的意识形态斗争需求,导致其在整体实力不敌美国的基础上大量开展对外经济援助(古巴、朝鲜)、对外军事援助并直接开展了多次军事行动(越南、非洲、中东、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严重影响了其本身的发展。只追求大国影响力,忽视了本国人民的发展需求,最终导致了其解体。
中等收入陷阱与生育率下降
中国的人均GDP刚刚超过一万美元,一万美元是几十年前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标准。这么多年美元通货膨胀了不少,所以中国即将进入中等收入陷阱。进入这个陷阱是十分痛苦的,无论是员工、企业还是国家都很痛苦。
平均收入水平的提升,自然会伴随着贫富悬殊的加大。因为,当大家一起穷的时候,这种对比是不明显的的。但是,当第三产业开始发展时,这种落差就会越来越大。普通人或者说是穷人的相对剥夺感会越来越强,因为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大部分服务业的设计只是为了这20%的人。就拿孩子下课之后的课外辅导来说,这部分服务的成本就会渐渐涨到只有20%的人能够负担的程度。如果你是80%的人,想让你的孩子接受20%的人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你就要付出更多努力,或者降低其他方面的生活成本,换而言之,需要舍弃一些东西。现在的年轻人,不仅仅要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所有生活成本都在涨,发达的社交媒体又在一遍遍的告诉他们富人是怎么生活的。
回到国家生育率下降,当你面对太多选择的时候,就必须舍弃一些事情。这时候,一个现在你还不认识的、有可能出生的孩子,就会被优先忽视。
能不能度过中等收入陷阱
要想度过中等收入陷阱,几个有大坑要避开,人口老龄化、投资比例低、产业升级失败。人口老龄化这个问题是大的趋势,无法解决只能缓解,方法就是花钱。各种配套措施到位,例如带薪产假、奶粉补贴、后续的社会化抚养等。这个事情的难点在于没有可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估。这一部分的钱只能收税拿到,不能像美国那样超发货币,向全球征税。
产业升级在美国的围追堵截下,就更难了。需要更加努力,想更多办法。
当前能做的事情,第一是继续打击贪腐,虽然不能把钱变多,但是可以提升钱的使用效率,通过打击贪腐,降低社会管理成本,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所有能够度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基本上都能把贪腐控制在 一定限度以下。第二就是顶住了美国的压力,继续搞产业升级。中国现在要做的就是一鼓作气冲过去。疫情可能是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在国外复工复产迟缓的情况下,为中国产业抢占市场,实现不同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了机会。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SA 4.0 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