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位运算

一些位运算的常识

位运算基本概念

Python的位运算符

a = 010101(21)

b = 100100(36)

  • (a & b) 按位与运算符:参与运算的两个值,如果两个相应位都为1,则该位的结果为1,否则为0 输出结果 12 ,二进制解释: a & b = 000100(4)

  • (a | b) 按位或运算符:只要对应的二个二进位有一个为1时,结果位就为1。 输出结果 61 ,二进制解释: a | b = 110101(53)

  • (a ^ b) 按位异或运算符:当两对应的二进位相异时,结果为1 输出结果 49 ,二进制解释: a ^ b = 110001(49)

  • (~a ) 按位取反运算符:对数据的每个二进制位取反,即把1变为0,把0变为1 。~x 类似于 -(x+1) 输出结果 -22 ,二进制解释: ~a = 101010(-22),属于一个有符号二进制数的补码形式。为什么有符号二进制数的补码形式的101010是-22?如何从补码反推源码?进而知道其10进制数的表达方式?首先根据其首位,确定其正负(1为负、0为正),然后先对其取反,然后再加1。则101010的源码是010101+1=010110(22),由于 101010首位是1,所以这是一个负数,所以有符号二进制数的补码形式的101010表示的十进制数是-22,即~a = -(x+1) = -x - 1

    在计算机系统中,数值一律用补码来表示和存储。原因在于,使用补码,可以将符号位和数值域统一处理;同时,加法和减法也可以统一处理 [2] 。

  • a << 2 左移动运算符:运算数的各二进位全部左移若干位,由 << 右边的数字指定了移动的位数,高位丢弃,低位补0。

    1
    2
    3
    4
    >> a = 15
    >>> b = a << 4
    >>> b
    240

    输出结果 240 ,二进制解释: 1111 (15) 右移四位得到11110000(240)

  • a >> 2 右移动运算符:把">>"左边的运算数的各二进位全部右移若干位,>> 右边的数字指定了移动的位数。输出结果 15 ,二进制解释: 0000 1111

机器数、真值、原码、补码、反码

  • 机器数

一个数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表示形式, 叫做这个数的机器数。机器数是带符号的,在计算机用一个数的最高位存放符号, 正数为0, 负数为1.

比如,十进制中的数 +3 ,计算机字长为8位,转换成二进制就是00000011。如果是 -3 ,就是 10000011 。那么,这里的 00000011 和 10000011 就是机器数。

  • 真值

因为第一位是符号位,所以机器数的形式值就不等于真正的数值。例如上面的有符号数 10000011,其最高位1代表负,其真正数值是 -3 而不是形式值131(10000011转换成十进制等于131)。所以,为区别起见,将带符号位的机器数对应的真正数值称为机器数的真值。

例:0000 0001的真值 = +000 0001 = +1,1000 0001的真值 = –000 0001 = –1

  • 原码

原码就是符号位加上真值的绝对值, 即用第一位表示符号, 其余位表示值. 比如如果是8位二进制:

1
2
[+1] = 0000 0001
[-1] = 1000 0001
第一位是符号位. 因为第一位是符号位, 所以8位二进制数的取值范围就是:

1
[1111 1111 , 0111 1111] => [-127 , 127]

原码是人脑最容易理解和计算的表示方式.

  • 反码

反码的表示方法是:

正数的反码是其本身

负数的反码是在其原码的基础上, 符号位不变,其余各个位取反.

1
2
[+1] = [00000001]原 = [00000001]
[-1] = [10000001]原 = [11111110]

可见如果一个反码表示的是负数, 人脑无法直观的看出来它的数值. 通常要将其转换成原码再计算.

  • 补码

补码的表示方法是:

正数的补码就是其本身

负数的补码是在其原码的基础上, 符号位不变, 其余各位取反, 最后+1. (即在反码的基础上+1)

1
2
[+1] = [00000001]原 = [00000001]反 = [00000001]
[-1] = [10000001]原 = [11111110]反 = [11111111]

对于负数, 补码表示方式也是人脑无法直观看出其数值的. 通常也需要转换成原码在计算其数值.

  • 为何要使用原码, 反码和补码?

在开始深入学习前, 我的学习建议是先"死记硬背"上面的原码, 反码和补码的表示方式以及计算方法.

现在我们知道了计算机可以有三种编码方式表示一个数. 对于正数因为三种编码方式的结果都相同:

1
[+1] = [00000001]原 = [00000001]反 = [00000001]

所以不需要过多解释. 但是对于负数:

1
[-1] = [10000001]原 = [11111110]反 = [11111111]

可见原码, 反码和补码是完全不同的. 既然原码才是被人脑直接识别并用于计算表示方式, 为何还会有反码和补码呢?

首先, 因为人脑可以知道第一位是符号位, 在计算的时候我们会根据符号位, 选择对真值区域的加减. (真值的概念在本文最开头). 但是对于计算机, 加减乘数已经是最基础的运算, 要设计的尽量简单. 计算机辨别"符号位"显然会让计算机的基础电路设计变得十分复杂! 于是人们想出了将符号位也参与运算的方法. 我们知道, 根据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一个负数, 即: 1-1 = 1 + (-1) = 0 , 所以机器可以只有加法而没有减法, 这样计算机运算的设计就更简单了.

于是人们开始探索 将符号位参与运算, 并且只保留加法的方法. 首先来看原码:

计算十进制的表达式: 1-1=0

1
1 - 1 = 1 + (-1) = [00000001]原 + [10000001]原 = [10000010]原 = -2

如果用原码表示, 让符号位也参与计算, 显然对于减法来说, 结果是不正确的.这也就是为何计算机内部不使用原码表示一个数.

为了解决原码做减法的问题, 出现了反码:

计算十进制的表达式: 1-1=0

1
1 - 1 = 1 + (-1) = [0000 0001] + [1000 0001]原= [0000 0001] + [1111 1110] = [1111 1111] = [1000 0000] = -0

发现用反码计算减法, 结果的真值部分是正确的. 而唯一的问题其实就出现在"0"这个特殊的数值上. 虽然人们理解上+0和-0是一样的, 但是0带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且会有[0000 0000]原和[1000 0000]原两个编码表示0.

于是补码的出现, 解决了0的符号以及两个编码的问题:

1
1-1 = 1 + (-1) = [0000 0001] + [1000 0001] = [0000 0001] + [1111 1111] = [0000 0000]补=[0000 0000]原

这样0用[0000 0000]表示, 而以前出现问题的-0则不存在了.而且可以用[1000 0000]表示-128:

1
(-1) + (-127) = [1000 0001] + [1111 1111] = [1111 1111] + [1000 0001] = [1000 0000]

-1-127的结果应该是-128, 在用补码运算的结果中, [1000 0000]补 就是-128. 但是注意因为实际上是使用以前的-0的补码来表示-128, 所以-128并没有原码和反码表示.(对-128的补码表示[1000 0000]补算出来的原码是[0000 0000]原, 这是不正确的)

使用补码, 不仅仅修复了0的符号以及存在两个编码的问题, 而且还能够多表示一个最低数. 这就是为什么8位二进制, 使用原码或反码表示的范围为[-127, +127], 而使用补码表示的范围为[-128, 127].

因为机器使用补码, 所以对于编程中常用到的32位int类型, 可以表示范围是: [-231, 231-1] 因为第一位表示的是符号位.而使用补码表示时又可以多保存一个最小值。

位图运算

使用位图来替代传统的 bool 数组或者哈希表存储元素是否出现。

  • 预声明
    1
    2
    _len = 26  # 要保存的数字个数
    bitmask = 0 # 位图
  • 判断是否读取过
    1
    if (bitmask >> (_len - index - 1)) & 1 == 0:  # 如果为0则说明之前未曾访问过第index个元素
  • 将对应bit上的值从1变成0,或者从0变成1。
    1
    bitmask ^= 1 << (_len - index - 1)
    面试题 01.01. 判定字符是否唯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位掩码方法
class Solution:
def isUnique(self, astr: str) -> bool:
_len = 26 # 一共有26个bit保存26个字母的使用情况
bitmask = 0 # 位掩码
for _char in astr:
index = ord(_char) - 97
if (bitmask >> (_len - index - 1)) & 1 == 0: # 如果为0则说明之前未曾访问过第index个元素
bitmask ^= 1 << (_len - index - 1)
else: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List方法
class Solution:
def isUnique(self, astr: str) -> bool:
used = []
for _char in astr:
if _char not in used:
used.append(_char)
else: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hash-map方法
class Solution:
def isUnique(self, astr: str) -> bool:
used = {}
for _char in astr:
if _char not in used:
used[_char] = 1
else: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关于位图在数据库上的使用:

https://juejin.im/post/5c4fd2af51882525da267385

关键思想

相关LeetCode题目

LeetCode 52. N皇后 II(难)

直觉

1、利用传统的回溯算法思想,直接在满足终止条件时,执行 count += 1,返回 count 结果就行。

2、利用位运算

1)、找到满足条件的位置

1
2
3
4
5
6
7
A         = 1000 1001  # 这一行由于列冲突不能放置的位置
B = 0001 0010 # 这一行由于主对角线冲突不能放置的位置
C = 0010 0000 # 这一行由于负对角线冲突不能放置的位置
A|B|C = 1011 1011 # 先做个或操作
~(A|B|C) = 0100 0100 = D # 然后取反 D中为1的位置就是第四行可以放置皇后的位置
-D = 1011 1110 # 接着加1 -D是D的所有位置按位取反之后加1
D&-D = 0000 0100 = bit # 将二者与操作一下 得到的bit就是下一次可以放置皇后的一个位置

2)、

这一题也可以使用位运算(位图)来实现,不过理解较为复杂。 对于列冲突变量A来说,只要使用 A|bit 即可表示下一行列冲突的情况。 对于主对角线冲突变量 B,采用B|(bit>>1) 即可表示下一行中,主对角线冲突的情况。 对于负对角线冲突变量 C,采用C|(bit<<1) 即可表示下一行中,负对角线冲突的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it       = 0000 0100  # bit是当前选择的情况
A = 1000 1001
A = A|bit = 1000 1101 # 更新下一行的列冲突位置

bit = 0000 0100
bit>>1 = 0000 0010
B = 0001 0010
B = B|(bit>>1) = 0001 0010 # 更新下一行的负对角线冲突位置

bit = 0000 0100
bit<<1 = 0000 1000
C = 0001 0010
C = C|(bit<<1) = 0001 1010 # 更新下一行的主对角线冲突位置

得到更新之后的 A B C 变量,就可以进行递归了。

关键代码

  • 传统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ef could_place(row, col):

def place_queen(row, col)

def remove_queen(row, col)

def backtrack(row = 0, count = 0): # 默认backtrack从第0行开始
for col in range(n): # <选择列表> 逐列添加
if could_place(row, col): # 判断当前位置是否可以添加皇后
place_queen(row, col) # 执行选择
if row + 1 == n: # <结束条件> Our Goal 遍历完所有行
count += 1 # 发现一个解,count加1
else:
count = backtrack(row + 1, count) # 递归回溯, 列不变
remove_queen(row, col) # 撤销选择
return count
  • 位运算代码,明显简洁很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class Solution:
def totalNQueens(self, n):
"""
:type n: int
:rtype: int
"""
def backtrack(row = 0, hills = 0, next_row = 0, dales = 0, count = 0):
"""
:type row: 当前放置皇后的行号
:type hills: 主对角线占据情况 [1 = 被占据,0 = 未被占据]
:type next_row: 下一行被占据的情况 [1 = 被占据,0 = 未被占据] 实际上就是记录了还有哪些列可以用
:type dales: 次对角线占据情况 [1 = 被占据,0 = 未被占据]
:rtype: 所有可行解的个数
"""
if row == n: # 如果已经放置了 n 个皇后
count += 1 # 累加可行解
else:
# 当前行可用的列
# ! 表示 0 和 1 的含义对于变量 hills, next_row and dales的含义是相反的
# [1 = 未被占据,0 = 被占据]
free_columns = columns & ~(hills | next_row | dales)
# free_columns = ~(hills | next_row | dales)

# 找到可以放置下一个皇后的列
while free_columns:
# free_columns 的第一个为 '1' 的位在该列我们放置当前皇后
curr_column = - free_columns & free_columns
# 放置皇后 并且排除对应的列
free_columns ^= curr_column
count = backtrack(row + 1,
(hills | curr_column) << 1,
next_row | curr_column,
(dales | curr_column) >> 1,
count)
return count

# 棋盘所有的列都可放置,
# 即,按位表示为 n 个 '1'
# bin(cols) = 0b1111 (n = 4), bin(cols) = 0b111 (n = 3)
# [1 = 可放置]
columns = (1 << n) - 1 # columns中为每一行默认可以放置的位置 全1
return backtrack()

题解

LeetCode 52. N皇后 II(难)

LeetCode 78. 子集(中)

题目

给定一组不含重复元素、也不一定连续的整数数组 nums,返回该数组所有可能的子集(幂集)。 说明:解集不能包含重复的子集。

直觉

状态分配:把数组中所有的数分配一个状态,true 表示这个数在子集中出现,false 表示在子集中不出现,那么对于一个长度为 n 的数组,每个数字都有出现与不出现两种情况,所以共有 2n 中情况,那么我们把每种情况都转换出来就是子集了,状态存储用位运算来实现。

关键代码

状态分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class Solution:
def subsets(self, nums: List[int]) -> List[List[int]]:
def convertIntToSet(nums, k):
sub = []
idx = 0
i = k
while i>0:
if i & 1 == 1:
sub.append(nums[idx])
idx += 1
i >>= 1
return sub
res = []
nums.sort()
_max = 1 << len(nums)
k = 0
while k < _max:
out = convertIntToSet(nums, k)
res.append(out)
k += 1
return res

题解

LeetCode 78. 子集(中)

LeetCode 89. 格雷编码(中)

题目

格雷编码是一个二进制数字系统,在该系统中,两个连续的数值仅有一个位数的差异。 给定一个代表编码总位数的非负整数 n,打印其格雷编码序列。格雷编码序列必须以 0 开头。

直觉

维基百科可知 二进制数字格雷码 之间的转换公式是: \[ gray\_num = binary\_num >> 1\ \wedge\ binary\_num \] 由此可循环 \(2^n\) 个数字,依次处理即可。

关键代码

1
2
3
4
5
6
class Solution:
def grayCode(self, n: int) -> List[int]:
res = []
for i in range(2**n):
res.append((i >> 1)^i)
return res

题解

LeetCode 89. 格雷编码(中)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SA 4.0 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